0851-84139868
贵州贵煤集团公司
联系人:朱杰
手机:13312284889
座机:0851-84139868
网址:www.guimei.net.cn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麒龙cbd中心a座10楼
关于新常态下凯发体育客户端-百家乐凯发k8工作转型发展的讨论 应当让绿色勘查畅通无阻 !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矿产勘查之间的矛盾愈益凸显,地质勘查的工作范围和空间正在被各种“保护区”迅速挤压,许多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勘查区不得不戛然而止、半途而废。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来自西北五省(区)的国土资源厅、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代表们普遍对当前的地质勘查环境表示出了忧虑和不安。
青山绿水、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是美丽中国的基本要素和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加强矿产勘查,摸清资源家底,提高能源资源保障程度,确保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用也不容小觑。
生态文明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都是国家战略。如何破解“两难”,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无疑成为摆在地方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地勘单位面前的一个紧迫而又现实的问题。而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的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北五省(区)而言,“两难”的感触更深、破解的愿望也更强烈。
地质勘查空间严重萎缩
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地质勘查加强环境保护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环境的保护治理,已成为国家高层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头等大事。而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据相关部门统计,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开始,截至目前,我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700多个,保护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土面积1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在建立自然保护区时“贪大求洋”,盲目扩界,把一些原本没有什么保护内容和实质的荒漠戈壁也纳入了保护区。
客观地讲,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对大自然一向十分敬畏,也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在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地质勘查过程中尽量避开自然保护区。但自然保护区数量激增及面积扩大化的趋势,还是令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单位头疼不已。
“一些地方之所以竞相建立自然保护区,并无限扩大面积,其目的主要还是在于一个‘钱’字,就是为了争取国家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一位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说。
更重要的是,许多自然保护区往往是最具有找矿潜力的大型成矿带,而这些自然保护区与矿产资源规划设置的矿产勘查开发区域相重叠,使得一大批已设立的国家和省级整装勘查区,却因需要避开后建的自然保护区而被迫“中途下马”;另一些即便不与自然保护区相重叠的整装勘查区,也因生态保护需要或靠近自然保护区而受累,不得不相继退出。
“甘南地区有一个县找矿很有前景,虽然不是自然保护区,但现在地勘单位就是进不去,省厅也无法协调。而建立的保护区面积过于大,连保护区外围的试验区也不让地勘单位进入,导致地勘工作空间和范围严重压缩。”曾在地勘单位工作多年,谙熟地勘实际的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汉介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面积就划得很大,把许多主要成矿区域都划了进去。我们曾在这里找到了40亿吨的铁矿资源,但现在却不让继续开展工作。即便是满眼荒滩的试验区,也不让开展地质工作。这样下去,地质工作区域将会越来越少。
对此,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雷鸣雄深有同感。他说,生态环境保护对地质找矿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以前地方政府还支持地勘单位进入所辖区域开展工作,明确表示“你们好好干,保护好生态环境就可以”,而现在对生态保护实行党政同责后,地方政府的态度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干脆明确对地勘单位提出“你们别干了”。陕西北部地区多是煤炭和石油,现在因市场行情不好,这些资源勘查基本上停止了,而作为金属矿产的主要找矿区域——秦巴山区,又是重点自然保护区,根本没有办法进入,这个矛盾不解决,陕西的地勘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找矿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新疆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朱振芳表示,新疆这几年找矿突破多,而因生态保护受到的限制也比较多,许多具有找矿潜力的区域也多在保护区内。矿产勘查能否在生态敏感区内有所作为是国土资源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
而定位“生态立省”、又被确定为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青海省,在这方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则更加突出。该省在青南地区设立的三个整装勘查区,尽管大部分区域与保护区也并不重合,也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但还是有两个勘查区因生态保护等多种原因而被迫退出。南有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大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北有横跨青海、甘肃两省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再加上其他几个的保护区,青海省的地质工作范围被极度压缩,现在不得不把勘查工作重点放在环柴达木盆地边缘的有限空间内。
“对西北五省而言,现在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现状,一方面是整体地质工作程度低,需要通过更多的地质勘查投入来提升工作程度;而另一方面是生态脆弱,各类保护区众多,地勘单位又没有地方可以开展找矿工作。”业内人士分析说。
而精通环保行业的专业人士毫无讳忌地说:“现在生态保护的重点和当务之急,应该是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及周边人口聚集、经济粗放发展的地区,而不是荒漠戈壁和茫茫林海草原。现在有关部门把建立保护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不二选择,动不动就划出大片的保护区,地质勘查而不从根治污染、去产能方面下工夫,其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适得其反,限制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那些资源丰富的边远地区分享资源红利和脱贫致富。”
绿色勘查开辟新蹊径
事实上,国外许多对生态保护十分重视的发达国家,并没有简单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达到保护之目的。
举例来说,美国是一个生态保护十分严格的发达国家,而该国并没有建立各种名目的保护区,只是建立了敏感区,且对敏感区内也没有明令禁止进行一切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也就是说,不论在什么区域,只要符合环保标准要求和准入条件,任何企业都可以进行包括矿产勘查开发在内的活动。
而国内一些地勘单位在“生态倒逼”的压力下,也开始独辟蹊径,尝试走绿色勘查之路。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们在青南多彩地区的整装勘查中,把地质勘查与生态保护、牧民利益、藏区和谐等要素有机结合,创造出了在生态脆弱、藏民聚集区、找矿远景区开展绿色勘查的“多彩模式”,不仅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肯定、广大牧民的真心拥护,还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找矿突破。
“青海省现在的定位是‘生态立省、保护第一’,保护生态环境义不容辞。同时,青海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勘查开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响脱贫攻坚战也责无旁贷。”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亚松表示,2016年将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绿色勘查为契机,在全省开展绿色勘查年活动。
林亚松认为,从“资源立省”转为“生态立省”并不意味着一切矿产勘查开发活动都不能开展,对一些自然保护区之外的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不能“一棍子打死”,不允许进行任何活动,而是要把绿色勘查开发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要内容和抓手,尽快建立完善生态保护和矿产勘查开发标准,设立准入门槛。只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要求,就允许地勘单位和企业进入。
林亚松的这种想法与国土资源部有关领导不谋而合。在年初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上,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彭齐鸣在参加小组讨论时指出,自然保护区与矿产资源规划区没有大小之分,只有谁更科学合理。客观上讲,有些地方矿产勘查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很小,而且依托资源优势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还能支撑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对矿产资源丰富和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如果都不让动,这些地方还怎么发展?应该是政府制定标准、市场决定是否进入,只有两个规划相互衔接,从矿产勘查到开发直至关闭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标准,谁达到标准让谁进,才能更好地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矿产勘查开发之间的关系。
显而易见,单纯地为了保护而保护,让那些矿产资源丰富地区“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端着金碗讨饭吃”的做法,既不符合五大发展理念,也不利于扶贫攻坚战的开展。而依托矿产资源优势,通过发展地方经济而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例子在西部偏远地区也并不鲜见。朱振芳举例说,新疆哈密地区下辖的一个2万人的贫困县,依靠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了一个大矿后,矿山每年向地方财政上缴6亿元,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就是3万元。该县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面貌焕然一新,民生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建立完善标准迫在眉睫
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实际上,要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地质勘查的关系,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完善标准,确保在地质勘查活动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找矿成果、生态保护和群众利益的多赢。
“在矿业开发活动中,我们一直强调‘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而现实情况却是‘开发过度,保护不够’。”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王昆谈到当前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时表示,“尤其是矿业开发,在现有的法制水平、财税体制以及地方政府发展冲动的情况下,许多矿山企业很难达到环保要求。”
“生态保护很重要,资源能源安全也很重要,在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尤其是保护区进行地质勘查,必须要达到相应的环保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就不许进入,这是底线。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建立标准体系。”王昆特别强调,地勘司前些时候已专门组织人员到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有色地勘局就绿色勘查进行调研,发现和选树一批了绿色勘查典型,将在全国尤其是西部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进行推广。
要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地质勘查二者关系,实现绿色勘查,顶层设计很重要。朱振芳建议,应该从国家层面上,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牵头,从制度上、能力上等方面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在生态敏感区的矿产勘查和生态保护方面有所作为。
陈汉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西北地区发展必须依靠资源,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只要达到相应的标准,符合准入条件,就可以让地勘单位进入。
“现在许多地勘项目资金早都到账了,可环保部门就是不让进,致使项目迟迟无法落地。”陈汉说。
然而,眼下实施绿色勘查还存在制度上的先天不足。新疆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殷惠珍说,在地质勘查中,按照现行的预算标准,缺失对草原等生态保护的预算。建议在顶层设计上明确地质勘查中的生态保护预算。
历经风雨见彩虹,时势催生新模式。事实上,在生态保护至上的当下,一些地勘单位、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开展地质工作的地勘单位,已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大胆尝试,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地质勘查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值得肯定和欣慰的是,青海省厅及有色地勘局已经在绿色勘查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的标准体系,为全国绿色勘查的推广提供了模板。以青海省有色地勘局为代表的“绿色勘查”这种全新地质勘查模式和理念,较好地解决了生态保护和地质勘查二者的矛盾,成为破解“两难”的一把金钥匙。
而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也十分重视绿色勘查工作,并开始在全国挖掘绿色勘查示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形成制度规范,倡导引领全国的绿色勘查工作。
服务热线:
0851-84139868